本文及所述音乐下载地址如下,稍等片刻后点击下载即可:http://www.51ok.com/filedown-803957741.html

探寻我为什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件事可以追述到我的初中时代。我能很清楚的记得那是一堂秩序混乱的音乐课,老师拿来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給我们欣赏,美妙的乐曲放完之后,老师问我们谁知道这是什么乐曲,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谁也说不上来,老师十分生气说,你们这帮不学无术的家伙,就知道《水手》,恨不得唱国歌都没有唱这首歌词儿记得熟。
老师说完忿忿离去,这时候有个同学走上了讲台,把自己带的的一盘磁带放进了录音机里(我们当时只有上英语课和音乐课才有可能碰到学校的录音机),音乐一响,很多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有的还手舞足蹈,我不知道那是一首什么歌曲,但是里面有句歌词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做一个探险的风筝,飞翔在高高的蓝天,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充满多少陌生新奇的脸……"当时听得很入迷,感觉歌曲里唱得生活简直是云上日子,但是我也有种失落,原来同龄人都在做这种时髦的事情,而我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后,我有一种失去群体后的孤独感。
事后,我才知道那盘磁带是小虎队的专辑《逍遥游》,这盘磁带是班长的私人收藏,她的这盘磁带已经在班里传开了,而可惜的是还没有传到我的手里。我找到了班长,把想对这盘磁带进行学习和研究而后探讨感受的想法告诉了她,而她微笑着十分友好的拒绝了我,说磁带的歌片儿已经被人撕坏了,她不想再借了,如果我对歌曲感兴趣,她可以給我一个小本,那个小本是她专门记歌词用的,还有她用彩笔画的画。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几天后从商店里买了一盘《逍遥游》,整整一个暑假,我每天都在听这盘磁带,反复的听,不厌其烦,最后磁带运转起来都带"吱吱"的响声了。小虎队的专辑《星星的约会》发行的时候,我买了磁带就在班里招摇,利用英语课的课间休息时间我拿出磁带放給全班同学听,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这盘磁带借给班长的同桌,并扬言只借给她一个人。我终于报了一箭仇,但是班长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她那时的表情让我很难忘,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时隔多年以后,我为自己做了这件事而后悔。
上了中专以后,小虎队和草蜢这样的歌曲已经不带玩了,班里的同学开始听粤语歌曲了,我起初还露了怯把粤语念成了"奥语",班里的很多同学为了证明自己有个性、有品位,都向别人炫耀自己爱听某种外语的歌曲,有的可能真是喜欢,有的则是人云亦云,很多人觉得英文歌曲和粤语歌曲好听,但是问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多年后,我知道了这种感觉怎么样描述,这是一种异语带给人心灵的一种默契感,对于不懂得的语言人总是本能的赋予它一些理解范围内的情感,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对未知的解读,而这种激发想象注入个人经历以后的解读,为这些异语歌曲带来了迷人的神秘感。比如BEYOND的歌曲《海阔天空》,第一句是"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从汉语陈述习惯来和大陆讲话习惯来看都是很别扭的,也许香港人说话也不是这样样子的,但是唱出来却韵味十足,听起来也很有诗意,这说明歌曲语言和现实语言表达上时是不同的。有时候为了营造一种真切的内心感受,搞文字创作的人可能需要些几千字才能达到目的,但是歌曲则不同,3,5分钟分钟就能把这种感受升华,让人难以拒绝。
我最先接触到的欧美音乐就是那种奥斯卡和格莱美的歌曲合集,这种欧美金唱片的情歌合集每年都在换包装制造新概念的发行着,但是象《此情可待》、《昔日重现》、《人鬼情未了》、《卡萨布兰卡》等曲目却从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可见其经典程度不可估量。如果要撰写欧美音乐的专题,却在文章里对这些歌曲只字不提那简直是不可饶恕啊!而今天,我要介绍的音乐空灵与唯美的音乐,是一种感受音乐,它没有专门的门类,但只要一听,一股清澈如水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空灵的音乐告诉了我一个真理,那就是人的最基本的状态是孤独的,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人独自面对的,即使人有语言可以用于交流,有歌曲可以用于传情,但是也无法做到让别人百分之百的了解你的内心。很喜欢顾城的那首小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隔阂是无法逾越的,但是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却是真实存在的。我觉得这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就是空灵。

音乐目录:
1.30minutes-T.A.T.U
2.Dreamlover-Mariah Carey
3.What Will I Do-CAGNET
4.Dreams- The Cranberries
5.Love In December-Club 8
6.Moonlight shadow-Dana Winner
7.scarborough fair-Sarah Brightman
8.Always Getting Over You-Angela Ammons
9.Only Time-Enya
10.Sitting Down Here-Lene Marlin
附送:
不想骗自己-陈琳
橄榄树-孙燕姿
那些花儿-范玮琪
24-7 –CAGNET(喜剧之王配乐)
Thereafter - Daisuke Hinata(喜剧之王配乐)
介绍开始:
1.30minutes-T.A.T.U

T.A.T.U是来自俄罗斯的双人女子组合,她们唱歌的时候接吻,尖叫,穿着暴露,以同性情侣的身份示人,几乎是现在年轻人应该具备的陋习她们都有,在一次采访中,她们终于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出名,她们是在以前所未有的意识包装自己,成为媒体的焦点,成为公众的话题。这种想成名的强烈欲望,让我想起了超级女声里的孙艺心,也许T.A.T.U和超级女声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属于施了复合肥的农作物,在她们的光鲜照人之后是有人大把大把的点着钞票……尽管如此,我对这首30minutes没有产生丝毫的不良的联想,我听到了歌曲里的欢笑声,甚至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操场与同学追逐嬉戏的情景,原来欢叫的鸟儿也有平静的一刻啊。
2.Dreamlover-Mariah Carey

在学生时代,玛丽亚.凯莉一直是我的春偶,听完了她的歌曲,总有一种喉咙很舒服的感觉,很痛快,她那犹如夜莺一般的歌喉,又长又高的超高音,运用自如的真声与假声的完美转换,让模仿者望而却步,几乎每首歌都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挑战。虽然后来崭露头角的席琳.迪翁也很不错,但是对于玛丽亚.凯莉的歌曲我还是爱慕有加的,玛丽亚.凯莉和席琳.迪翁就如《加里森敢死队》和《兄弟连》,前者听的是配音,找的是遗失的记忆,后者则是看的场面,追寻超越现实生活的勇气。
3.What Will I Do-CAGNET

CAGNET是日本的一个知名度不高的音乐团体,灵魂人物是一个叫日向大介的音乐人,他们主要给影视剧做配乐和主题曲,96年该组织凭借《悠长假期》原声配乐在日本音乐界崭露头角,后来随着一些CAGNET参与配乐的影视剧在香港热播,我们的星爷一下就看中了这支具有非凡才华的音乐团体。于是,1999年周星驰决定将他拍摄的电影《喜剧之王》里的全部配乐和歌曲都委托CAGNET来进行创作。还记得周星驰说"我养你"之时耳畔想起的明快动人的旋律嘛?那首乐曲叫《Thereafter》,真可谓是CAGNET的神来之笔,和画面结合十分巧妙,《喜剧之王》还有一首不错的配乐就是《24-7》,简直太温情了,能真切的感受到创作者爱的深处饱含着悲伤。
4.Dreams- The Cranberries

一提到卡百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靖雯这个名字,其次是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现在喜欢音乐的青年一代,有人可能知道王蓉的本名是王菲,但是王靖雯是谁,可能会有人不熟悉,但是这个名字在90年的华语乐坛是十分闪亮的,这个名字属于那个时代,我曾经被她独特的歌唱方式所倾倒,但是自从知道了这个来自爱尔兰的卡百利之后,我突然发觉原来靖雯的演唱风格几乎是完全模仿卡百利主唱Dolores的唱腔,那种以前我认为的只属于王靖雯的清新的,脱俗的,无法复制的演唱风格原来是并非原版。这让人感到异常郁闷。
5.Love In December-Club 8

Club 8是一支成立于1995年的瑞典乐队,我对瑞典和爱尔兰的乐队总是情有独钟,可能是他们的歌曲都比较清新吧,而且咬字清晰,不象一些美国歌曲象连珠炮一样的释放歌词,除了Club 8,瑞典乐队里的Roxette和Ace Of Base也是相当出色,以后的音乐杂志里我介绍到的。Club 8的歌曲十分适合炎炎夏日曲欣赏,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清爽怡人的感受。我很喜欢这张专辑的封面,卡罗林娜和约翰象一对情侣在喁喁细语,卡罗林娜那种略带羞涩的表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6.Moonlight shadow-Dana Winner

Dana Winner是一个比利时女歌手,声音柔和、甜美,这首《Moonlight shadow》可以说是她的经典曲目了,光从音感角度来听这首歌感觉十分纯净,柔和,但是如果你看一眼歌词的话,你会发现这首歌简直就像纪录片一片真实和残酷,它记载着一个音乐天才遇害的全过程。这个音乐天才就是甲克虫乐队(The Beatles)的主唱约翰-列侬(John Lennon),1983年,英国作曲家Mike Oldfield为了纪念遭到歌迷枪杀的约翰列侬,写成了这首《Moonlight shadow》,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歌手翻唱过这首歌曲,这其中就包括本人比较欣赏的日本歌手KOKIA,但是歌曲诠释方面,还是Dana Winner的版本是最好的,她已经领悟到这首歌曲的真髓了。
7.scarborough fair-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空灵女神啊,这首《斯卡布罗集市》原唱不是她,但是已经把歌曲的魅力挖掘到极限了,曾经有个网友号称这辈子就指着这首歌活了,呵呵。话虽夸张,但是不无道理,据说董文华也演唱过《斯卡布罗集市》,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但是我想肯定没有莎拉.布莱曼演绎的完美,她的歌曲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这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高高在上的天堂之音,不是所有女歌手单凭个人努力都能达到的。
8.Always Getting Over You-Angela Ammons

我的音乐杂志第一篇《日本治愈系篇》发布后,有个网友以为我介绍歌曲是按照名次排列的,呵,其实不是的,这种排列是随意的,有时是按照图片的色彩程度,有时是按照音乐的快慢排列的,不可能所有节奏舒缓的都排在一起,中间要穿插一些节奏快一点的。在治愈系篇里我最欣赏的歌手其实是KOKIA和熊木杏里,但是我不愿把她们排在最前面,因为喜欢她们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我要把重要的位置让给那些受到别人欣赏的歌手。在这里,Angela Ammons也是一样的,她的这首《Always Getting Over You》唱出了她的乖巧和娇美,尤其歌曲前面的吟唱"Do do do……",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把她排列到这里也算是一种低调吧。听得多了,我发觉这首歌曲的"Do do do……"部分很象陈琳的歌曲《不想骗自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借鉴。
9.Only Time-Enya

其实恩雅和莎拉.布莱曼都算老大姐式的人物了,恩雅是61年的,莎拉.布莱曼是60年的,都是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唱将了,这么多年,嗓音居然还能洁净如初,而且个人魅力仍没有衰减,反倒增加了很强的韵味,难道这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音乐确实有治愈作用?难道真的能让人永葆青春?不得而知啊。在恩雅的众多经典里,我比较中意这首《Only Time》,因为它给人一种很强的时空交错感,让人会想起往事。
10.Sitting Down Here-Lene Marlin

Lene Marlin是来自挪威的音乐精灵,她有一副冷峻的外表,一种反叛的气质,但是她的歌声甜美,清纯,充满了青春的律动,这首歌曲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话:爱你时,觉得地面都在移动。Lene Marlin的出现也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北欧确实是音乐的圣地,北欧的音乐天生就具有那种清新和浪漫的气息,这种独特的气息是别的国家想学也学不到的。最后要说的是,我在附送歌曲里添加了《橄榄树》和《那些花儿》两首歌,这两首歌和这期音乐杂志的主题也十分吻合,但是由于这种歌曲在国内还没有一定规模,冒然加进来又影响整体感,所以不作为主打推荐了,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做个属于华语歌坛的空灵与唯美篇
结束语
其实这期《空灵与唯美篇》的音乐曲目早已经选好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写的原因是,没有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没有找到适合的语言描述,这种感觉我是心知肚明的,今天写作这篇音乐杂志的状态只能说一般,比起我在写《解密怀旧动画之熊猫的故事》那篇文章时的创作激情,这篇差了很远,写作好的人懂得创造灵感,而我天资愚钝,只能等待灵感了。这个强求不了的。最近,看了周星驰的新片《长江七号》,结尾处徐娇有一段很长的独白,配合对白响起一段耳熟能详的电子音乐,我在琢磨这是什么音乐,这么熟悉?突然,灵光一闪,我想起了草蜢有一首叫《再见Rainy days》的歌曲里有这段音乐,是作为前奏出现的,后来到网络上一查,这首歌的原曲名叫《I Like Chopin》(我爱肖邦,这个名字太酷了),是一个叫Gazebo 的意大利歌手在1983年创作的,歌曲主旋律蓝本就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原来是取自大师的作品啊,难怪这么不同凡响。原来很多事物都和怀旧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只要学会发现,这种微妙的联系就会让你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惊喜,新的乐趣。
THEDOWN
2008/02/07
本文及所述音乐下载地址如下,稍等片刻后点击下载即可:http://www.51ok.com/filedown-803957741.html
探寻我为什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件事可以追述到我的初中时代。我能很清楚的记得那是一堂秩序混乱的音乐课,老师拿来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給我们欣赏,美妙的乐曲放完之后,老师问我们谁知道这是什么乐曲,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谁也说不上来,老师十分生气说,你们这帮不学无术的家伙,就知道《水手》,恨不得唱国歌都没有唱这首歌词儿记得熟。
老师说完忿忿离去,这时候有个同学走上了讲台,把自己带的的一盘磁带放进了录音机里(我们当时只有上英语课和音乐课才有可能碰到学校的录音机),音乐一响,很多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有的还手舞足蹈,我不知道那是一首什么歌曲,但是里面有句歌词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做一个探险的风筝,飞翔在高高的蓝天,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充满多少陌生新奇的脸……"当时听得很入迷,感觉歌曲里唱得生活简直是云上日子,但是我也有种失落,原来同龄人都在做这种时髦的事情,而我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后,我有一种失去群体后的孤独感。
事后,我才知道那盘磁带是小虎队的专辑《逍遥游》,这盘磁带是班长的私人收藏,她的这盘磁带已经在班里传开了,而可惜的是还没有传到我的手里。我找到了班长,把想对这盘磁带进行学习和研究而后探讨感受的想法告诉了她,而她微笑着十分友好的拒绝了我,说磁带的歌片儿已经被人撕坏了,她不想再借了,如果我对歌曲感兴趣,她可以給我一个小本,那个小本是她专门记歌词用的,还有她用彩笔画的画。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几天后从商店里买了一盘《逍遥游》,整整一个暑假,我每天都在听这盘磁带,反复的听,不厌其烦,最后磁带运转起来都带"吱吱"的响声了。小虎队的专辑《星星的约会》发行的时候,我买了磁带就在班里招摇,利用英语课的课间休息时间我拿出磁带放給全班同学听,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这盘磁带借给班长的同桌,并扬言只借给她一个人。我终于报了一箭仇,但是班长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她那时的表情让我很难忘,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时隔多年以后,我为自己做了这件事而后悔。
上了中专以后,小虎队和草蜢这样的歌曲已经不带玩了,班里的同学开始听粤语歌曲了,我起初还露了怯把粤语念成了"奥语",班里的很多同学为了证明自己有个性、有品位,都向别人炫耀自己爱听某种外语的歌曲,有的可能真是喜欢,有的则是人云亦云,很多人觉得英文歌曲和粤语歌曲好听,但是问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多年后,我知道了这种感觉怎么样描述,这是一种异语带给人心灵的一种默契感,对于不懂得的语言人总是本能的赋予它一些理解范围内的情感,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对未知的解读,而这种激发想象注入个人经历以后的解读,为这些异语歌曲带来了迷人的神秘感。比如BEYOND的歌曲《海阔天空》,第一句是"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从汉语陈述习惯来和大陆讲话习惯来看都是很别扭的,也许香港人说话也不是这样样子的,但是唱出来却韵味十足,听起来也很有诗意,这说明歌曲语言和现实语言表达上时是不同的。有时候为了营造一种真切的内心感受,搞文字创作的人可能需要些几千字才能达到目的,但是歌曲则不同,3,5分钟分钟就能把这种感受升华,让人难以拒绝。
我最先接触到的欧美音乐就是那种奥斯卡和格莱美的歌曲合集,这种欧美金唱片的情歌合集每年都在换包装制造新概念的发行着,但是象《此情可待》、《昔日重现》、《人鬼情未了》、《卡萨布兰卡》等曲目却从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可见其经典程度不可估量。如果要撰写欧美音乐的专题,却在文章里对这些歌曲只字不提那简直是不可饶恕啊!而今天,我要介绍的音乐空灵与唯美的音乐,是一种感受音乐,它没有专门的门类,但只要一听,一股清澈如水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空灵的音乐告诉了我一个真理,那就是人的最基本的状态是孤独的,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人独自面对的,即使人有语言可以用于交流,有歌曲可以用于传情,但是也无法做到让别人百分之百的了解你的内心。很喜欢顾城的那首小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隔阂是无法逾越的,但是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却是真实存在的。我觉得这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就是空灵。
音乐目录:
1.30minutes-T.A.T.U
2.Dreamlover-Mariah Carey
3.What Will I Do-CAGNET
4.Dreams- The Cranberries
5.Love In December-Club 8
6.Moonlight shadow-Dana Winner
7.scarborough fair-Sarah Brightman
8.Always Getting Over You-Angela Ammons
9.Only Time-Enya
10.Sitting Down Here-Lene Marlin
附送:
不想骗自己-陈琳
橄榄树-孙燕姿
那些花儿-范玮琪
24-7 –CAGNET(喜剧之王配乐)
Thereafter - Daisuke Hinata(喜剧之王配乐)
介绍开始:
1.30minutes-T.A.T.U
T.A.T.U是来自俄罗斯的双人女子组合,她们唱歌的时候接吻,尖叫,穿着暴露,以同性情侣的身份示人,几乎是现在年轻人应该具备的陋习她们都有,在一次采访中,她们终于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出名,她们是在以前所未有的意识包装自己,成为媒体的焦点,成为公众的话题。这种想成名的强烈欲望,让我想起了超级女声里的孙艺心,也许T.A.T.U和超级女声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属于施了复合肥的农作物,在她们的光鲜照人之后是有人大把大把的点着钞票……尽管如此,我对这首30minutes没有产生丝毫的不良的联想,我听到了歌曲里的欢笑声,甚至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操场与同学追逐嬉戏的情景,原来欢叫的鸟儿也有平静的一刻啊。
2.Dreamlover-Mariah Carey
在学生时代,玛丽亚.凯莉一直是我的春偶,听完了她的歌曲,总有一种喉咙很舒服的感觉,很痛快,她那犹如夜莺一般的歌喉,又长又高的超高音,运用自如的真声与假声的完美转换,让模仿者望而却步,几乎每首歌都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挑战。虽然后来崭露头角的席琳.迪翁也很不错,但是对于玛丽亚.凯莉的歌曲我还是爱慕有加的,玛丽亚.凯莉和席琳.迪翁就如《加里森敢死队》和《兄弟连》,前者听的是配音,找的是遗失的记忆,后者则是看的场面,追寻超越现实生活的勇气。
3.What Will I Do-CAGNET
CAGNET是日本的一个知名度不高的音乐团体,灵魂人物是一个叫日向大介的音乐人,他们主要给影视剧做配乐和主题曲,96年该组织凭借《悠长假期》原声配乐在日本音乐界崭露头角,后来随着一些CAGNET参与配乐的影视剧在香港热播,我们的星爷一下就看中了这支具有非凡才华的音乐团体。于是,1999年周星驰决定将他拍摄的电影《喜剧之王》里的全部配乐和歌曲都委托CAGNET来进行创作。还记得周星驰说"我养你"之时耳畔想起的明快动人的旋律嘛?那首乐曲叫《Thereafter》,真可谓是CAGNET的神来之笔,和画面结合十分巧妙,《喜剧之王》还有一首不错的配乐就是《24-7》,简直太温情了,能真切的感受到创作者爱的深处饱含着悲伤。
4.Dreams- The Cranberries
一提到卡百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靖雯这个名字,其次是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现在喜欢音乐的青年一代,有人可能知道王蓉的本名是王菲,但是王靖雯是谁,可能会有人不熟悉,但是这个名字在90年的华语乐坛是十分闪亮的,这个名字属于那个时代,我曾经被她独特的歌唱方式所倾倒,但是自从知道了这个来自爱尔兰的卡百利之后,我突然发觉原来靖雯的演唱风格几乎是完全模仿卡百利主唱Dolores的唱腔,那种以前我认为的只属于王靖雯的清新的,脱俗的,无法复制的演唱风格原来是并非原版。这让人感到异常郁闷。
5.Love In December-Club 8
Club 8是一支成立于1995年的瑞典乐队,我对瑞典和爱尔兰的乐队总是情有独钟,可能是他们的歌曲都比较清新吧,而且咬字清晰,不象一些美国歌曲象连珠炮一样的释放歌词,除了Club 8,瑞典乐队里的Roxette和Ace Of Base也是相当出色,以后的音乐杂志里我介绍到的。Club 8的歌曲十分适合炎炎夏日曲欣赏,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清爽怡人的感受。我很喜欢这张专辑的封面,卡罗林娜和约翰象一对情侣在喁喁细语,卡罗林娜那种略带羞涩的表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6.Moonlight shadow-Dana Winner
Dana Winner是一个比利时女歌手,声音柔和、甜美,这首《Moonlight shadow》可以说是她的经典曲目了,光从音感角度来听这首歌感觉十分纯净,柔和,但是如果你看一眼歌词的话,你会发现这首歌简直就像纪录片一片真实和残酷,它记载着一个音乐天才遇害的全过程。这个音乐天才就是甲克虫乐队(The Beatles)的主唱约翰-列侬(John Lennon),1983年,英国作曲家Mike Oldfield为了纪念遭到歌迷枪杀的约翰列侬,写成了这首《Moonlight shadow》,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歌手翻唱过这首歌曲,这其中就包括本人比较欣赏的日本歌手KOKIA,但是歌曲诠释方面,还是Dana Winner的版本是最好的,她已经领悟到这首歌曲的真髓了。
7.scarborough fair-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莱曼,空灵女神啊,这首《斯卡布罗集市》原唱不是她,但是已经把歌曲的魅力挖掘到极限了,曾经有个网友号称这辈子就指着这首歌活了,呵呵。话虽夸张,但是不无道理,据说董文华也演唱过《斯卡布罗集市》,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但是我想肯定没有莎拉.布莱曼演绎的完美,她的歌曲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这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高高在上的天堂之音,不是所有女歌手单凭个人努力都能达到的。
8.Always Getting Over You-Angela Ammons
我的音乐杂志第一篇《日本治愈系篇》发布后,有个网友以为我介绍歌曲是按照名次排列的,呵,其实不是的,这种排列是随意的,有时是按照图片的色彩程度,有时是按照音乐的快慢排列的,不可能所有节奏舒缓的都排在一起,中间要穿插一些节奏快一点的。在治愈系篇里我最欣赏的歌手其实是KOKIA和熊木杏里,但是我不愿把她们排在最前面,因为喜欢她们只是我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我要把重要的位置让给那些受到别人欣赏的歌手。在这里,Angela Ammons也是一样的,她的这首《Always Getting Over You》唱出了她的乖巧和娇美,尤其歌曲前面的吟唱"Do do do……",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把她排列到这里也算是一种低调吧。听得多了,我发觉这首歌曲的"Do do do……"部分很象陈琳的歌曲《不想骗自己》,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借鉴。
9.Only Time-Enya
其实恩雅和莎拉.布莱曼都算老大姐式的人物了,恩雅是61年的,莎拉.布莱曼是60年的,都是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唱将了,这么多年,嗓音居然还能洁净如初,而且个人魅力仍没有衰减,反倒增加了很强的韵味,难道这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音乐确实有治愈作用?难道真的能让人永葆青春?不得而知啊。在恩雅的众多经典里,我比较中意这首《Only Time》,因为它给人一种很强的时空交错感,让人会想起往事。
10.Sitting Down Here-Lene Marlin
Lene Marlin是来自挪威的音乐精灵,她有一副冷峻的外表,一种反叛的气质,但是她的歌声甜美,清纯,充满了青春的律动,这首歌曲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话:爱你时,觉得地面都在移动。Lene Marlin的出现也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北欧确实是音乐的圣地,北欧的音乐天生就具有那种清新和浪漫的气息,这种独特的气息是别的国家想学也学不到的。最后要说的是,我在附送歌曲里添加了《橄榄树》和《那些花儿》两首歌,这两首歌和这期音乐杂志的主题也十分吻合,但是由于这种歌曲在国内还没有一定规模,冒然加进来又影响整体感,所以不作为主打推荐了,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做个属于华语歌坛的空灵与唯美篇
结束语
其实这期《空灵与唯美篇》的音乐曲目早已经选好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写的原因是,没有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没有找到适合的语言描述,这种感觉我是心知肚明的,今天写作这篇音乐杂志的状态只能说一般,比起我在写《解密怀旧动画之熊猫的故事》那篇文章时的创作激情,这篇差了很远,写作好的人懂得创造灵感,而我天资愚钝,只能等待灵感了。这个强求不了的。最近,看了周星驰的新片《长江七号》,结尾处徐娇有一段很长的独白,配合对白响起一段耳熟能详的电子音乐,我在琢磨这是什么音乐,这么熟悉?突然,灵光一闪,我想起了草蜢有一首叫《再见Rainy days》的歌曲里有这段音乐,是作为前奏出现的,后来到网络上一查,这首歌的原曲名叫《I Like Chopin》(我爱肖邦,这个名字太酷了),是一个叫Gazebo 的意大利歌手在1983年创作的,歌曲主旋律蓝本就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原来是取自大师的作品啊,难怪这么不同凡响。原来很多事物都和怀旧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只要学会发现,这种微妙的联系就会让你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惊喜,新的乐趣。
THEDOWN
2008/02/07
本文及所述音乐下载地址如下,稍等片刻后点击下载即可:http://www.51ok.com/filedown-80395774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